网上有关“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Ⅴ、微生物方面
1、病毒属寄生生活,分离培养毒株常用活的组织或细胞,如大肠杆菌 、小白鼠、发育的鸡胚胎等 。
2、青霉素可抑制或杀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 ,故在培养酵母菌 、霉菌时可加入青霉素。
3、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故用无氮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培养自生固氮菌 。
4、由于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部位固定,会在培养基表面长出许多菌落,故可用固体培养基进行菌种的鉴定与分离纯化 ,具体方法可采用稀释法和划线法。
Ⅵ 、生物与环境方面
1、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备SO2。可以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
2、需氧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吸收亚甲基蓝阳离子而使溶液褪色。利用这一原理及褪色的快慢,可以检测空气或水源的污染程度。
Ⅶ 、生物育种方面
包括植物杂交育种、动物杂交选育、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等 ,不再细说 。
▌三、设计实验方法步骤
选取实验材料。我们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恰当运用题中所提供的实验器材,一般来说 ,每一种器材在题中都有它的用途,如果觉得有些器材用不上,很可能是我们的设计思
路出现了偏差,应重新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题能否得分的关键是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恰当地描述出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实验的设计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例如在探索光合作用强度这类实验时,如果设计成通过称量叶片的重量变化来判定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显然就没有科学依据,
或者说是高中实验条件所不能做到的。
2 、单一变量原则
即在设计实验时,只控制一个实验变量而使其它实验变量保持不变。
3、设置对照原则
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 ,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 。只有正确地设置对照,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常见对照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任何生理因素,例如在“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这一实验中 ,对照组中既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也不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②条件对照:即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需研究的处理因素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 ,“试管中加入2滴FeCl3溶液”的那组实验就是一个
条件对照。
③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研究对象上进行。例如“胰岛素引起小白鼠休克 ”的实验就属于这种情况 。
④相互对照:即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例如:“探索唾液淀粉酶最适PH”实验中,PH值不同的几个实验组就属相互对照。
4、平衡等量原则
在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因素条件是很难避免的 ,除实验变量以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的影响是相同的,以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如探索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单一变量是
PH,即除PH之外的其他一切对酶活性有影响的无关变量不但要严格控制等量,而且是要适宜的量 。
5 、排除干扰原则
在很多实验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 ,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设法排除。例如在“验证镁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一实验中,如果用沙土作为培养介质,则沙土
中的Mg2+就是干扰因素 ,故只能用水培法来排除干扰因素。如果对照组用蒸馏水中加入Mg2+,而实验组只用水蒸馏水培养,则植物因缺少必需的矿质元素都会表现病症 。为了排除这
一干扰因素 ,实验组就应设计为“用不含镁的完全培养液 ”,而对照组则要“用完全培养液培养”。
分析并找出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并用恰当的方法加以排除。常见的实验干扰因素如下:
①鉴定物质成份时,试剂往往用新配制的 ,有的还强调加入顺序
②在植物生理有关的实验中,要选用饱满的种子,健壮的幼苗等 ,为了排除干扰,往往强调一定的数量,而不只选一粒种子、一颗幼苗来试验。
③由于动物情绪紧张时代谢加强 ,故在做动物能量代谢实验时要待动物安静后进行 。
④在设计酶类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实验步骤,应该先为酶促反应创造相应的反应条件,最后加入酶以排除高效性的干扰。
⑤在微生物培养鉴定这类实验中 ,要强调“无菌条件下接种”,且一般每个实验组都要接种三个培养皿。
6、其它原则
在实验操作时,还要注意安全 、卫生、环保等 ,例如在对动物进行采血时,应注意用酒精消毒 。细菌接种时应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试验中
进行层析时,烧杯应加培养皿盖。
▌四、预测实验结果
常见于“探索类”实验中。预测时一般分三种情况:1 、实验因素对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没有影响;2、实验因素对某一生理过程有促进作用;3、实验因素对某一生理过程有抑制作用 。
但也有例外 ,针对具体实验应具体分析。
▌五 、预期实验结果
预 期实验结果即推测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预期和预测不同,它是指利用已知的理论,推断出最符合逻辑的实验结果 。常见于一些“验证性 ”实验过程中。
▌六、检查纠错
当完成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后 ,一定要回过头来检查一遍。再对照要求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及结论中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所用语言是否准确 。总之,我们的实验应该没有
漏洞 ,经得起推敲。
▌七、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实验中注意用语的准确性。我们常说植物杂交 、自交,对动物而言可用“个体间相互杂交”,对人来说为婚配 ,千万不能闹笑话。
2、我们实验所用的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即产生种子之后,亲本就死去了 ,种子属于子代 。而动物产生后代之后,亲本一般仍存在。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应注意这种现象。
3、用好一些模糊而准确的关键词 。在一些实验中有些条件我们难以确定,但又必不可少,不妨用一些模糊词代替 ,可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完美。如:“适量” 、“少量”、“等量 ”、
“适宜条件” 、“合适的温度”等。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与动物细胞的具体步骤(从选取样本开始),有谁知道?
实验题目: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及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目的:
1.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作用,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观点.
3.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分布.
实验材料:
人体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切片、血涂片 、蛙卵永久装片,池塘中微生物的,洋葱,绿叶,棉纤维,池塘水,新鲜的黑藻,质量浓度为2mg/dl詹纳斯绿B染液,清水.
实验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 、镊子、刀片、消毒牙签.
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詹纳斯绿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詹纳斯绿B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步骤:
1.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显微镜,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即镜座、镜臂、目镜 、物镜、镜筒、转换器 、光圈、反光镜、载物台 、粗细准焦螺旋等.老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如何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转换.
2.制作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学生思考:棉纤维的作用?)然后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对照看能找到哪几种微生物并画出图像.
3.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切片 、血涂片、蛙卵永久装片并画出图像.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杨树叶片的表皮细胞.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树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图象.
讨论:
(1)在池塘水中能观察到几种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比较观察到的各类生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能得到什么结论?
5.取黒藻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观察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 、细胞核和液泡等,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詹纳斯绿B染液.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讨论: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反思:
生物学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去了解、掌握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本节课是将两个实验结合起来一起做,其中“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是在新课后,通过实验进一步去认识和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物时由于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比较少,所以可以展示池塘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的照片,让学生从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找到一种或几种生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在新课前做,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对动植物细胞有初步的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在该实验过程中,观察线粒体时,以鸡肝为实验材料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材料更加容易获取,效果更明显.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不熟练,所以有些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是很明显,这样可以在不同同学和小组之间相互交换实验结果来观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结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充分地完成实验目标.
附图:池塘水中的各种常见的微生物:
先要制片
植物的切片,可以用洋葱表皮 ,要很薄很透明
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观察:
一 、检查用品去放显微镜
二、对光
三、安放装片
将植物叶片横切面永久装片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
夹压住,有标本一面要向上 ,并正对通光孔
四 、调焦
五、观察
动物的可以用嘴唇上表皮
关于“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恭金利]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kino520.cn/zhis/202511-3162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恭金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中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2)》内容很有帮助